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
2025年7月8日,著名油画家、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肖峰,因病医治无效,于杭州逝世,享年93岁,这一天距离妻子宋韧辞世仅4个月。肖峰与宋韧并肩创作60余载,是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建构者,在新中国艺术史上留下深刻印记。
1932年,肖峰生于江苏扬州江都的一个革命家庭,11岁参加革命,12岁加入新四军新安旅行团宣传队,以画笔为武器投身抗日宣传。少年时期的战火洗礼,奠定了他一生艺术道路上的理想主义基调,也孕育了他将革命现实主义与人文温情相融合的创作核心。
杭州国立艺专的求学,让肖峰得以师从林风眠、黄宾虹、潘天寿、江丰等大家,后与林岗、全山石、邵大箴、钱绍武等同赴苏联,在列宾美术学院深造,成为新中国首批留苏油画家。他的毕业创作《辞江南》将中国水墨韵味融入油画语言,开启了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之路。
归国后,肖峰一面教学,一面满怀激情地写生创作。他带学生走进山川田野,深入工厂部队,以自由笔法与明亮色彩,描绘祖国大好河山,也逐渐形成了他不拘细节、诗意奔放的艺术风格。他的风景画一气呵成,形体与色彩并生,体现出他骨子里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。
1959年,肖峰与宋韧结为伉俪。他们都是战争历史的亲历者,都曾在“硝烟中的学校”中接受艺术教育。他们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,是记忆,更是理想的写照。《拂晓》《白求恩》等作品避开符号化叙事,以真实细节打动人心。《白求恩》曾长期作为语文教材插图而为人熟知。
1983年,肖峰受邀出任浙江美术学院(现中国美术学院)第十任院长。在任13年,他勇于改革,敢为人先。他设立“研究生预备班”,亲赴全国各地选才,为美院引入大批青年力量;他推动环境艺术、工艺设计等新专业落地,确立设计学科体系;他邀请赵无极回国讲学,创立万曼壁挂研究所,引入当代艺术语言,鼓励“传统出新、中西融通”……他常说:“艺术教育必须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。”
2024年,肖峰获“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”,颁奖词称其“以中国式审美融合西画技法,铸就革命的艺术生涯与艺术的革命人生”。
2025年4月9日,肖峰将他与宋韧一生创作的503件代表性作品全部捐赠给国家,收藏于坐落于西湖畔大慈山下的肖峰艺术馆。他将之视为自己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答卷。这些作品穿越过战火的淬炼,经历了时代的波涛,承载着新中国艺术教育的探索精神,也记录着这对艺术伉俪关于美与信仰的漫长坚持。
肖峰与宋韧的逝世,是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,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沉痛哀悼。
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发文悼念:“肖峰先生是坚定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、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。他怀抱崇高的文化理想,从经历革命战争到走向新中国,从前往苏联学习到走上美术的领导岗位,毕生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。他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呕心沥血,推动改革时代的美术教育形成新的格局,是美术界由衷敬重的领导人物。”
肖峰遗体告别仪式将于7月13日上午10时在杭州殡仪馆追远厅举行。西湖烟雨中,那座藏有他们画笔与信仰的艺术馆,静静矗立,为后来者照亮方向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股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